從兒童染疫居家照護經驗看家庭醫師的好處
防疫第三年,孩子們對於出門戴口罩、勤洗手消毒、保持社交距離... 等等日常防疫工作,已經駕輕就熟。雖然擔憂,我們還是盡可能照常生活、上學、上班。前些日子,學校宣布因應疫苗施打,全校改為線上課,孩子們暫時待在家,讓人感到相對安心,沒想到第二天,兒子突然的高燒,打破了這個假象。原來,病毒已經來到身邊。
突然高燒
線上課正在進行中,兒子不尋常的哭泣,讓我感到不對勁。擁抱孩子時感受到溫度偏高,一量體溫,39.5度。由於孩子高燒不舒服昏睡中,決定由照顧者媽媽我做為代表先做快篩,結果是陰性。
才過一小時,兒子的體溫就飆高至40.3度,同時伴隨頭暈、腹部不適及間歇性腹痛,到了傍晚,體溫曾經下降至38.5度,但孩子卻腹痛難耐,精神狀況比高燒沒腹痛時還要委靡,讓人難以判斷是否應該要立刻就醫。這時候,我們決定先打電話聯繫熟識的醫生。透過電話,告知病況,醫生的建議是:
「新冠肺炎在孩子身上的症狀表現很多元,也有可能不會樣樣來(意即:不會每種症狀都出現)。孩子已經七歲,大部分都可以平安度過的,持續觀察,多喝水。」
我們問:「孩子喊肚子痛,然候就昏睡過去,該怎麼辦?讓他睡嗎?」
醫生:「先讓他睡吧!睡覺是最好治療。」
同時,醫生也建議我們趕緊做快篩確認。於是,趁著孩子在晚餐時間醒來時,一家四口都做了快篩,兒子一人陽性,其他沒症狀的三人都是陰性。
簡訊回報醫生後,他建議全家都戴起口罩,保護彼此。
退燒時機
隔天下午,兒子已經持續高燒三十小時,體溫仍然高至40.1度,整個人因為高燒而懶洋洋的,等一下卻得要出門去完成已預約的PCR。於是,我們再次拿起電話寫訊息給醫生,詢問高燒的病程預期會有多久?以及退燒藥使用時機。醫生回覆:
「高燒會持續2至3天,39度就給予退燒藥,只要精神好,想吃東西就沒有關係,下列事項是要送醫:嘔吐,抽筋,喘息,精神非常不好」
衡量整體狀況後,我們決定依照退熱藥水的劑量,給予孩子一次退燒藥。讓他等會要搭車、做檢測時得以舒服一點,回家後也可以順便洗個澡,吃個飯,讓持續作戰的身體獲得喘息的機會。
很幸運地照計畫進行,完成PCR、洗澡、吃飯後,就讓兒子上床睡覺。退燒後果然整體精神好很多,雖然偶爾的劇烈腹痛還是讓他瞬間變成一條蟲。但至少可以讓我們判斷兒子的精神不佳是因為腹痛,而不是演變成中重症的可能。
睡一覺隔天醒來,兒子的體溫已降回 37.3 度,食慾和腹痛也改善許多,整體已恢復至九成,開始和姊姊有說有笑有吵鬧了。
家戶傳染
由於沒預期到兒子會染疫,在發現他高燒的那天早上,我們一家四口早已進行過各種密切接觸。在快篩陽性確認前,我們並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因此,也做好可能確診的心理準備。
兒子退燒,爸媽才喘息一天。隔天下午,我發現總是精力旺盛的女兒,居然在大白天躺床上蓋棉被休息。問她還好嗎?她回說沒事。身為媽媽的直覺就是事有蹊蹺,於是請她量體溫,一量,39.6度。
這次一發現高燒就進行快篩,很快地出現兩條線,陽性。心裡也隨即明白,必須再次陪著孩子走完高燒的病程。
四十度以上
第二天一早,起床後便替女兒量體溫,看到數字時,倒抽一口氣,41.1度!所幸女兒能回應,剛剛也有吃早餐,但這個數值實在不得不令人擔憂。這幾天兒醫界風聲鶴唳,因腦炎而離開的孩子令眾父母們心痛不已。我們決定先退燒來觀察,給第一次退燒藥水。
給退燒藥一定會退燒1-1.5度,可以在3小時後再量體溫即可。吃退燒藥後,女兒的體溫降到39.5度,藥效消退後,體溫隨時間經過逐漸攀升,再度來到40.8度。我們在中午時給第二次退燒藥。因為高燒,女兒整個下午都在昏睡。到了晚餐時間,體溫再次因藥效消退上升至40.8度,同時女兒表示頭痛。高燒不止加上頭痛!手機才剛滑過這天的疫情新聞,此時心情實在難以淡定,立刻撥電話向醫生求救。
醫師聽完狀況後詢問:「孩子意識清楚嗎?」由於電話按擴音,女兒聽到後,用手比了讚,我如實轉達。醫師也問了頭痛的痛法、是否有嘔吐?是否能吃能喝?等等。最後,醫師在電話中表示:以平常的做法,他會希望孩子來醫院住院,這樣能夠隨時監測狀況,有變化就能即時處理,可以百分之兩百的安心。但是,目前疫情嚴峻,醫院住院急診都手忙腳亂,這時候去醫院不見得能得到和平常一樣的照護,也沒有家裡舒服。
因此,他建議再給退燒藥,這次給藥效更強的另一款退燒藥水。撐過這個晚上,持續觀察,順利的話,或許明天早上就退燒了。於是,給了第三次退燒藥水。女兒雖然能吃能喝,但因為發高燒的不舒服,食慾大概只有平常的三分之一。
我們決定睡前再量一次,心裡的想法是只要超過 40 度就再給退燒藥。量完看到40.3度,於是給了第四次退燒藥水。
整天三十九
為了讓我能安心入睡,先生特地設定鬧鐘,半夜起床確認女兒的體溫變化。
第三天中午,是女兒染疫高燒後的第48小時,體溫仍然高達39.1度。一整天,媽媽每隔一小時就量一次體溫,最誇張的一次是只有間隔半小時,可惜,溫度並沒有因為多量幾次而下降。一整天都維持39度的高溫,雖然比起前一天動不動就40度以上,這已經算是降溫了,但超過兩天的高燒,讓我決定再次拿起電話。
我:「醫生,溫度一整天都還是 39 度,我現在該給退燒藥嗎?還是該讓孩子的免疫系統自己完成最後一段路呢?」
醫生:「那就要想想,妳給退燒藥的用意是什麼?」
女兒在床上拼命搖頭,表明不想再吃退燒藥。
我:「為了觀察孩子的活力?」
醫生:「嗯,所以,依我個人的偏好,以孩子目前的情況,我會傾向讓她的免疫系統自己去運作。」
我:「我知道了。我也是傾向如此。雖然她本人也表示不願意再吃退燒藥,但高燒這麼久還是難免焦慮啊!」
醫生:「以這次的病毒,燒兩三天都是有可能的。應該明天,或者今天晚上就退燒了。」「如果真的受不了,那妳當然可以再讓她吃退燒藥。」「那就是大人需要,而不見得是孩子需要。」
我:「了解。」
醫生:「再讓我知道後續狀況。」
掛上電話後,安心不少,只能繼續等待降溫的到來。
終於退燒
當天晚上睡前,在發燒後的第56小時,女兒的體溫終於開始下降了。38.5、38.4、38.3,父母慌亂的心,也隨著溫度趨緩而安定下來。
隔天早上,如醫生預期,女兒的體溫已完全恢復正常。其他症狀是偶爾會咳嗽,咳嗽帶有痰音,但已無大礙。
家庭醫師
孩子們這次染疫的經驗,帶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啟發,那就是平常就要建立「家庭醫師」的觀念與關係。從幾年前孩子在國外旅行時發燒的跨海問診,到這次確診後的電話問診,都是向同一位熟識的醫生詢問。
固定一位醫生的好處是,我們熟悉並信任醫生,醫生也熟悉孩子及家庭的狀況。透過簡訊或電話諮詢,即時又有效率。經由這些往來,也陸續從醫生身上學習到專業且正確的居家照護知識。
即使我知道要等待高燒期過去,不一定要退燒降溫,腦炎的表現不會只有發燒。但真正遇到時,還是難免慌張焦慮,擔心錯過醫療介入的時機。
短短幾分鐘的電話,不僅得到醫生的專業建議,同時也能安頓父母親當下著急焦慮的心情,還可以省去舟車勞頓,確實做到居家照護輕重分流,讓醫療資源能留給真正需要的中重症孩子與病人,不要被濫用。如果沒有醫生可以電話請教,我當下恐怕也可能直接衝去急診室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