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孩子


開學超過一週,每天接到兒子時,他提到的第一件事總是:『等一下吃完午餐,可以先陪我寫作業嗎?』


接連幾天都是類似的詢問,我好奇地問:「兒子,學校老師有教你們一回家就要先寫功課,是嗎?」


兒子一頭霧水。


『回到家,要先洗手換衣服吧!』他說。


「我感到很好奇,為什麼你回家後,會想要先寫功課呢?」我問。

『這樣我才能趕快去玩呀~』他答。


「那你為什麼不先玩再說?等玩夠再寫功課呀!」我試探。

『我怕會玩到忘記寫功課。』他回應。


「那不寫功課會怎樣嗎?」


兒子一臉萌,思考中。


「我換個問法,你覺得不寫功課的話,有沒有什麼壞處?」

『這樣可能就學不會了。』他說。


「而你想學會,是嗎?」

『是啊!』兒子點頭。


-


除了先天氣質以外,生活中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孩子建立起自律的習慣呢?


▌① 規律的生活作息 - 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


簡言之,在固定的時間吃飯睡覺。


為了在固定的時間吃飯,我會在固定的時間去備料煮飯;為了在固定的時間上床睡覺,我們會在固定的時間開始睡前儀式。


寫完功課、做完工作,剩下的都是自由時間。

長久下來,孩子們都很清楚自己每一天有多少的自由時間可以運用。



▌② 適當的任務份量 - 依孩子的狀況來調整


女兒大方,興趣廣泛;

兒子謹慎,與世無爭。


因此,他們兩個有截然不同的學習安排。


小一時的女兒,要求參加直排輪社團、樂團、鋼琴、步道課。一週的行程十分忙碌。

小一時的兒子,只想參加羽球社團,每天可以悠哉過日子。


為了維持自己的興趣才藝,女兒心甘情願將時間分配給才藝練習。

沒有特別興趣的兒子,也願意做好來到面前的工作。


依照孩子的喜好意願去安排,會更容易得到自律的結果。



▌③ 學習的內在動機 - 自己的學習得靠自己


學習是為了自己,而不是別人。


如果孩子有學習的動機,他自然會積極去面對學習的責任。

也灌輸孩子成長型思維,現在還不會是正常的,只要自己願意練習,願意努力,總有一天能夠學會。


對學習的目的感到茫然嗎?

推薦這套書給小三以上的孩子: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博客來



-


最後,再補充兩個可能的誤會。


✖️誤會一:結果不等於是目的


當初在做這些事的時候,出發點並不見得是為了孩子的「自律」。


比方說,規律的生活作息,讓孩子穩定有安全感,照顧者也會是受益者。除了偶發狀況,在日常生活中,時間的運用在既定的架構下,照顧者知道什麼時候能夠「下班」,讓身心有轉換休息的機會,對彼此都有諸多好處。


讓孩子學會自律,並不是這些做法一開始就設定希望達成的目的,更像是這些做法集合而成就的結果。


✖️誤會二:現在不代表是未來


我明白,即使孩子現在表現出自律,不代表他一向如此或永遠如此,這僅僅是他當下狀態的整體展現。但是,我們也不需要提前為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擔憂。


活在這個當下,過好現在,就已經是過好未來。


同理,過去不能自律,現在不能自律,都不代表未來不能夠自律。

只要願意,從現在開始就能有所轉變。


-


你呢?

你是個自律的人嗎?

如果是,拜託請告訴我,你怎麼辦到的!


你覺得「自律」跟「自由」有衝突嗎?

歡迎與我分享。



♥️




▌延伸閱讀

學習路上|如何堅持當下的努力

愛的100個基本|❶❸ 做好眼前的事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