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路上|期中考完了,然後呢?
來吧!
一起開始準備期末考!(喂~)
前陣子讀了一本書,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反而是每到考試前一週都覺得特別輕鬆。考前一週,學校沒有新進度,往往著重在複習、作業份量也變少,以複習小考測驗卷為主、再加上樂團因應學校考試會暫停晨練,可以晚點起床...。對孩子而言,相當於工作量減少,累加起來的感受就是,太輕鬆啦!
在《自主學習》這本書提到:學習有三種類型:
第一類,看似在學習,卻心不在焉的人
第二類,只在上課或工作時學習的人
第三類,除了睡覺以外,平時都在學習的人
不妨觀察看看,孩子現在是哪一種?
▌到底要不要介意成績?
說真的,
你應該要介意成績。
明確地說,你應該要介意成績所帶來的訊息。
成績,是孩子學習的成果之一。如果孩子付出努力所得到的成績,卻換來一句,「我介意的不是你的成績,是你的態度」?那些虛幻而無法衡量的態度?不介意成績,會不會相當於沒有看見孩子在該學科上的努力與困難?
想像一下孩子聽到大人說:「我不在乎你的成績,只在乎你的學習態度。」的感覺,就像是聽到老闆對員工說:「我不在乎你的KPI,只在乎你的工作態度。」身為員工的你難道不會滿臉問號?難道不會在心中升起「既然你不在乎,我也不想努力了」的想法?
如果在意的是態度,
就不要將成績與態度混為一談。
好成績不等於好態度,
壞成績自然也不等於壞態度。
一個有好態度的孩子,付出了努力,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成績。
會不會希望能夠幫助他呢?
如果真的不在意成績,這個話題或許就連提起都不要提。
如果真的不在意成績,請行動去做,不要只是動嘴說說。
▌根據考試結果修正學習策略
考試是檢驗學習成效的工具之一。
父母看到孩子考卷時,務必要時時提醒自己『沒有自願學不會的孩子』!期中考,就是幫助老師、學生、家長了解:從學期開始至今這前半段時間,孩子的學習成效如何?若是好,就可以用既有的方式繼續學習;若是不好,可以即時修正學習策略。
學習 > 檢驗 > 修正
最近的經驗可以作為例子,在期中考前的某次社會科小考,女兒的分數比往常來得低,我細看錯誤的題目後,發現都是出自於課本,顯然是上課不專心或是準備不周,問了孩子後才發現,是前陣子為了慶祝音樂比賽結束,特地請假出門玩耍,缺課所造成的後果。
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讓孩子學習「缺課後如何補上學習進度」。
簡單分享我們的做法:詳讀課本內容、抄寫同學筆記、釐清不清楚的部分、自行延伸閱讀(文字或影片)、針對錯題進行討論。
所以,考不好其實是個禮物,它讓我們有機會發現「錯誤」,不要把錯誤當作否定,而是把它當作機會。若是能從每一次的錯誤中學習,就是成長。考不好,就是成長的機會。
▌平常可以怎麼做?
❶ 專心上課
也就是避免成為第一類學習類型:看似在學習,卻心不在焉的人。
放到生活中、甚至拓及到生命整體來說,就是活在當下。在該做什麼的時候,就好好地做什麼。舉個例子,平常觀察孩子們在樂團晨練時,總是會有幾個孩子心不在焉,表面上是人在樂團教室進行晨練,實際上卻是忙著聊天打鬧,並沒有真正投入在練習。而這些孩子往往就是合奏時會被指揮老師特別點名必須加強練習的孩子。
兒子剛進入小一,要適應每天寫功課的頻率,偶爾寫得不耐煩時,作業品質就會變差。這時候,我總會建議他:「休息一下好嗎?」「離開位置去走一走,喝杯水再來?」「你不想做的時候,就會做不好,要不要等你想做的時候再來呢?」
每次寫作業,孩子都有機會練習「意識到自己正在不專心」。總是必須先意識到才有辦法改變,意識到之後,才能把注意力拉回來眼前的工作當下。
試著了解孩子在專注力上遇到什麼困難,一起想想可以怎麼克服。
❷ 訂正作業
每一次作業,都是一次小型的「學習 > 檢驗 > 修正 」,作業也是檢驗學習成果的工具。因此,好好訂正作業,就是在為下一次考試做準備。把每一次小型的修正都做好,自然而然可以減輕考前的複習壓力。
我們沒辦法陪伴孩子到天長地久,所以,家長要做的並不是幫助孩子訂正作業,而是要教會孩子如何訂正作業。
> 錯誤原因
讓孩子自己學會判斷錯誤的原因,是觀念不清楚?誤解題意?還是粗心大意?
> 改善方法
針對不同的原因,思考可以採取的改善措施。
觀念不清楚:重讀課本、請教爸媽師長同學、尋求網路資源...
誤解題意:釐清題意、圈出關鍵字...
粗心大意:練習考試技巧...
> 筆記技巧
我們固定會在錯題以螢光筆做記號、以藍筆寫下錯誤原因、製作錯誤筆記本。
清楚的筆記,能夠幫助孩子在考前迅速瀏覽複習。
小考的訂正作法同上。
> > > 給安親班的孩子們
忙碌的雙薪家庭,不得不讓孩子去安親班,下班下課回到家,大人小孩都累了,怎麼可能還有心力手把手地帶著孩子訂正作業和考卷呢?
我的建議是,趁早教會孩子如何訂正作業。平常週間,讓孩子在安親班或課後班自己確實訂正作業,家長可以在週五晚上或一週選定一個固定時間,透過這週的作業或考卷來檢視孩子當週的學習狀況,孩子不必要在場,提前查看的用意是,讓家長有時間去尋找解決問題或幫助理解的資源及方法。然後,在週六早上或週末選定某個半天時間,固定用來幫助孩子解決這一週的學習困難。
隨著日積月累,這個檢視學習成效的工作會越做越上手,甚至不需要花上半天。一開始問題多,至多就是努力半天,其他時間喘口氣,才能走得長遠;問題少,檢討完就收工,多出的時間盡情享受週末時光。
安親班老師多半是一對多,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難以面面俱到。父母不妨趁孩子在小學階段,就教會他們如何學習,一起投入的心力不會白費的!
❸ 無時無刻的學習
這樣不是很累嗎?其實不會,這樣做反而很輕鬆,因為那是發生在內在心態的改變。外在行為一樣都是在上課、在玩耍、在工作...,當孩子在擁有自主學習心態下去做,會更有效率、更有方向,更能整合,也就更能展現成果。
這是一種難以言說的狀態。
讓孩子有機會去用心感受、好好思考並擁有自我意見。
這一點給家長最重要的啟示是:並不是好好坐在書桌前看書才是學習,無時無刻都可以是學習。用另一個眼光去看待孩子放空、玩耍、沈浸在他所喜愛的事情,孩子必須在他熱愛的事情上經驗到「心流」的美妙,才有可能體會到「專心」是什麼、「學習」又是什麼。如果我們不能為孩子主動創造那樣的經驗,至少不要剝奪他們自主發現的機會。讓孩子有時間、有空間、有機會去做喜愛的事吧!
從內在點燃孩子動力是最困難,卻也是最一勞永逸的教養工作。
一株植物不會覺得自己只有開花的時候才是最美,而是每一階段都美。
要不,學會等待,
要不,學會欣賞成長的每一個階段。
祝福大家~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