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之間


有朋友問到「如何可以讓姐弟的感情這麼好?」


起初,原生家庭的經驗讓我不是很確定自己是否能回答這個問題。但思考過後,覺得正因為過往的經驗,讓我有機會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就去思索、去留意,女兒和兒子之間的手足關係可以如何走出不同的結果。


我發現,那似乎不是我所能操控的,子女之間的情誼,是屬於他們之間的緣分。有些家庭的手足之間情感緊密,有些則不;有些在兒時親密,長大後各奔東西,因為各自成家或種種原因而漸行漸遠;我的爸爸有八位兄弟姐妹,媽媽有七位,在這麼多手足之間,總是可能會跟其中的一兩位特別要好,或跟其中的某一位特別不投緣,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緣分使然。


那麼,父母能做的到底是什麼呢?

簡單說,至少不要成為手足之情的阻礙。

而是要創造空間,給出機會,讓孩子們能夠練習去相處相愛。



▌你們不見得要相愛 ▌


因此,你們不見得要相愛,這就是我給孩子的自由。除去姊弟身份的枷鎖,讓他們有機會透過日常相處,去認識、去看見真正的對方,去發展、去累積彼此的情誼,去享受、去珍惜相處的緣分。去愛,是因為對方這個人本身,而不是因為他的身份是弟弟、是姊姊而已。不要被困在姊弟的血緣關係內,不得不的相親相愛。


我不會說:「你是姊姊,應該要照顧弟弟。」「你是姊姊,應該要做為弟弟的榜樣。」「弟弟還小,姊姊不要跟他計較。」我也不會說:「弟弟年紀小,應該要禮讓姊姊。」「弟弟就是應該要聽姊姊的話!」「姊姊這麼棒,你要多學學!」


以下是好幾年前的對話,女兒已經忘得一乾二凈。


那陣子,女兒大約四歲,兒子不到一歲,兩人還沒辦法玩在一起,加上我得花時間照顧兒子,餵奶哄睡把屎把尿,和女兒的相處時間與品質自然下降許多。有一天,她抱怨:『我不喜歡弟弟。』我懂,她說這些話的原因。我沒有急著反駁,而是順著她的話說:『是喔,你不喜歡弟弟啊!』『沒關係,媽媽不會要求你一定要喜歡他。』『但是,他是我的兒子,妳是我的女兒。我很愛妳,也會像愛你一樣去愛他。至於妳要不要愛他,妳自己決定喔!』『妳可以再觀察一陣子再決定,也許之後妳會喜歡上弟弟也說不定!』


你們不見得要相愛,但畢竟是每天都要見到面的人,至少學會彼此尊重、和平相處。


我一方面給了女兒不必相愛的自由,但也建立彼此尊重的底線,另一方面,我不斷地帶領她去看見多一個手足的優點。



▌看見手足存在的優點 ▌


我:『雖然你不喜歡弟弟,但是弟弟很喜歡你喔!』


女兒不以為然:『你怎麼知道?!他又還不會說話!』


我:『當然是因為喜歡你,才會來當你的弟弟啊!他一定是看到這個家有很棒的爸爸、媽媽,更重要的是還有一個超棒的姊姊!他才來的~』


我:『也許他現在佔用了媽媽陪伴你的時間。但是,在這世界上,妳多了一個很愛妳的人喔!』


多一個手足或許有不少缺點,但同樣的,也有很多優點。既然多一個手足已經成為事實,與其想著缺點,不如多看看優點。這個方法其實就是「正向聚焦」。


多一個玩伴、

看卡通時間多一倍、

每年多吃一個生日蛋糕

.

.

.


只要一有機會,我就會指出弟弟存在的優點,幫助姊姊去發現。同樣的,也是一直提醒弟弟去看見,他有一個多麽疼愛他的姊姊。



▌爸媽的愛沒有改變 ▌


同時,要孩子知道,爸媽的愛不會因此而減少。


『如果你覺得媽媽現在對弟弟很好的話,也要知道,當妳也是這麼小的時候,媽媽也是這樣照顧妳的喔!』


只要不比較手足、不強加規範「姊弟應有的樣子」、父母多多表達愛,也經常為不會說話的嬰兒表達愛,孩子自然會漸漸感受到「不僅爸媽還是愛他,而且還多一個人愛他」這個事實。



▌手足同盟 ▌


要讓兩個人合作,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塑造共同的敵人。


手足相爭,經常是因為要爭奪父母的愛、肯定與注意力。有些父母為了激勵孩子們上進,利用了手足之間的競爭意識,想要讓孩子彼此競爭的同時又能保有良好的手足關係,這其中的拿捏與引導,非常不容易。我選擇了不同的路線,為了避免這類告狀、爭寵的事件一再上演,我採取的方法是鼓勵他們合作結盟。


動不動就來告狀的人,肯定會先被我碎念一頓。我會說:『你告訴我這些事的用意是什麼?如果你是出於擔心,是不是應該直接告訴對方,而不是先跑來跟我報告。』『姊姊沒洗手,你應該當下就跟姊姊說,而不是先跟我說。』


當一個在挨罵聽訓時,若另一個在旁邊偷笑或落井下石,也會被我連坐:『這是幸災樂禍。別人犯錯,你沒幫忙就算了,還取笑他,這不應該。設身處地想想,若被罵受苦的是你,希望別人在旁邊笑嗎?』然後再次強調『如果你們其中一人犯錯,另一個願意來求情,我會斟酌減輕;反之,當你們其中一人犯錯,另一個卻幸災樂禍,那就一起承擔。』


同時,也讓他們擁有屬於彼此的小秘密。有時候兩人玩著想像的無厘頭遊戲,講著只有他們才懂的代號,我會忍住自己的好奇心,當他們不想說我就不再追問,不戳破他們的小秘密。


當他們認定彼此是同一陣線的夥伴,自然會產生緊密的革命情感。


-

-

-


人與人的相處是活生生,充滿變化的。每一次的互動相處其實都會持續改變兩人的關係,因此,我會利用每一次的衝突去引導孩子們看見,自己其實擁有的各種選擇。當人做出不同選擇,自然會有不同的結果與感受。


例如:卡通時間,兩人為了看哪部卡通而爭論不休。繼續爭論的話,看卡通的時間就隨著爭論而減少,甚至直接被取消;反之,若是彼此各退一步的話,就可以趕快開始。一樣的三十分鐘,你選擇怎麼度過呢?下次再遇到一樣的狀況時,還會選擇爭論這麼久嗎?


同樣的道理,

相處同一屋簷下的兄弟姐妹看似無法選擇,

但是,如何相處、如何對待、如何回應,卻是可以選擇的。

那麽,你想要怎麼選擇呢?你自己想要有什麼樣的童年?想要感受什麼樣的家庭時光呢?


給孩子「愛與不愛的自由」,讓孩子知道「爸媽的愛沒有改變」,引導孩子「看見手足存在的優點」,讓「手足同盟」,擁有彼此的秘密,成為彼此的依靠。父母已經盡心盡力,至於孩子們能不能相愛,還是要靠他們彼此的緣分與努力。


寫這篇文章前,我問女兒:『妳自己覺得,妳和弟弟的感情,好嗎?』女兒:『很好啊!』搭配著「你幹嘛問這麼顯而易見的問題呢!」的表情。我不知道他們的未來會不會依然如此。但至少,在這個當下,他們選擇相親相愛,對我而言,這就夠了。


-

-

-


文章這麼長,其實沒有多少人會仔細看,我卻越寫越覺得還有很多沒說清,這畢竟是專家可以寫出一本書的議題,但再寫下去真的沒完沒了。幸好,市面上已經有適合的好書可以參考,《正向的手足教養》這本書的觀點,跟我的想法很接近,目錄清楚,作者針對各種手足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法及適當的說法,很適合作為解決手足問題的工具書來閱讀。而汪培珽作家的《相親相愛是什麼》則是透過他們家中的生活故事,來傳達作者對於培養手足之情的教養理念,很適合輕鬆翻閱卻又能有所收穫。推薦給大家!


祝大家都能相親相愛!




▌延伸閱讀 

《正向的手足教養》(博客

《相親相愛是什麼》(博客來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