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問題|孩子在公共場所吵鬧,該怎麼辦?
Q1:當孩子在公共場所大聲說話、唱歌、尖叫,該怎麼辦?
A:只需要跟孩子說:「這裡是公車(或捷運丶博物館丶公共空間...),請降低音量,輕聲細語。」
這麼說,是為了告訴孩子這個空間的規範,孩子尚未社會化,並不了解,需要大人的引導。
此外,一~三歲的孩子尖叫丶唱歌丶大聲說話都是自信的展現,不夠自信的孩子是做不到在公共場合陌生人面前這樣表達自我。三歲以後會自然「知恥」。
Q2:如果講了之後,孩子依舊繼續呢?需要不斷提醒孩子嗎?
A:當下只需好好地說一次,不用每隔幾秒就重複耳提面命。多說,時常是大人為了說給旁人聽,代表我已經盡力在教孩子了,對孩子多說並沒有效用。
如果是不同時間場合,則當然每次發生,每次提醒「一次」。
經過提醒,若孩子依然大聲說話、唱歌、尖叫到大人無法再忍受他人眼光的程度,那就帶孩子離開那個空間吧!用自然律來教導孩子。
Q3:什麼叫做自然律?
A:行為所自然造成的結果。例如:在公共場合吵鬧(行為),請離開(結果)。
Q4:如果離開那個空間後,孩子卻哭鬧吵著要回去,該怎麼辦?
A:先陪伴孩子冷靜下來,利用擁抱、牽手、輕拍或任何孩子能接受的肢體安撫,請他先處理完情緒再討論。當孩子哭鬧時,會聽不進大人的教導。
孩子冷靜後,再次告訴孩子:「公共場合需要輕聲細語,當你大聲說話,會影響其他人,所以,我們必須離開。」當情況不允許回去該空間,我會直接離開,若孩子因此又哭鬧,就是陪伴安撫直到渡過情緒。當情況允許,我會告訴孩子:「我們可以回去,但是你必須輕聲細語,做得到嗎?」孩子承諾會做到,我會二話不說,帶他回去。
Q5:如果回去後故態復萌呢?
A:當作新事件,依以上Q1及Q2處理方式再來一次。
差別在Q4的後半段,若是再次因吵鬧而離開該空間,我會直接離開,不再回去。
Q6:當孩子在公共場所因情緒問題哭鬧,該怎麼辦?
A:就要看爸媽的臉皮夠不夠厚,是否能忍受並等待孩子在該空間處理完情緒?如果沒辦法,或者情況不允許,那就直接下車或抱離到其他適合的地方處理。
最重要的提醒:大人絕對不能跟著孩子的情緒起舞。
小孩越是哭鬧,大人越要溫和冷靜。
不打不罵不生氣,不等於不理不睬不教導。
很難,是吧?!一起加油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