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不擇言
每次遇到這樣的大人,總是讓我感到疑惑,他們是不是一生氣起來,也曾經這樣對待情人或配偶?
故事發生在動物園,一個大約三歲的男孩,坐在推車,正在嚎啕大哭。仔細一聽父母的指責,原來是稍早之前,他們經過廁所時,曾詢問男孩是否需要如廁,男孩當時拒絕,現在卻哭鬧著說想要去上廁所,爸媽不肯折返。
爸媽怎麼說呢?
「剛才叫你去上廁所,你就不去!現在才說要去,都已經走到這裡來了。」
「哭什麼哭,你再哭,就把你留在這裡哭好了。」
「這麼愛哭又不聽話,我們不要你了。」
邊說邊把推車推往假山壁的角落,獨留男孩一人在那裡。聽到父母這麼回應,男孩當然哭得更大聲了。
如果你是那位男孩,你心裡會怎麼想?
爸媽是否不愛我了?
我只是想上廁所而已,為什麼爸媽那麼生氣?
我想,男孩對父母的信任感,已經回不到最初最單純的信任了。
當我們身為旁觀者,往往會覺得這例子裡的父母實在有夠離譜,然而,這場景卻不只一次地出現在我們生活周遭。
上週末,先生等公車時,遇到一位媽媽帶著六歲的女孩,女孩也是方才媽媽提議該去廁所時沒去,現在到了公車站才急著想上廁所,一直向媽媽反應,女孩說:「媽,我真的快忍不住了。」媽媽被吵得不耐煩,最後竟然說:「叫你忍就忍,不要囉嗦,你敢大出來,就給我吃下去。」我聽完先生的轉述,只能瞠目結舌,不敢置信。
孩子與父母,也是人與人,人際關係的一種。
你是否有把孩子當成一個人?那樣地尊重?
和情人相處時,我們都知道,分手不該輕易說出口。
與配偶爭吵時,我們也知道,離婚不該輕易說出口。
如果上述的情境,將孩子的角色換成朋友或同事,這些大人也會這樣對待對方嗎?
孩子的世界只有父母、或是任何撫養他的大人,大人脾氣一來就口不擇言說出「我不要你了」,一句話就足以讓孩子的世界瞬間崩壞。
這兩個例子中的父母,都在和孩子耍脾氣,用幼稚的方式處理問題,計較著明明已經提醒過你該去廁所,剛剛不去,現在才去,分明是在找麻煩。
孩子永遠比大人還要活在當下。
我相信當大人問男孩或女孩想不想上廁所時,他們當下的確沒有這樣的念頭,因此拒絕了大人的提議。尿意屎意一來,也不是年幼孩子想控制就能控制,就連大人也可能鬧肚子疼而急著找廁所,何況是孩子。
孩子的哭鬧,
一種是生理性,吃喝拉撒睡以及生病受傷;
一種是情緒性,生氣著急寂寞傷心難過等等;
最後一種,則是孩子以哭鬧來作為達到目的的手段。
生理性的哭鬧最容易解決,想上廁所就去廁所,花時間和孩子生氣不如花時間去找廁所。
至於其他兩種哭鬧,可以參考延伸閱讀中所提到的4步驟。
下一次,當孩子哭鬧時,先冷靜自己,將焦點放在理解孩子哭泣的原因,設身處地,你自然就能找到讓孩子停止哭泣的方法。
別再讓大人的錯誤對待與口不擇言,成為孩子哭泣的原因。
延伸閱讀
你是孩子最重要的財富 / 李坤珊
4步驟終止一哭二鬧三打滾 / 李坤珊
留言
張貼留言